中国古代哲学原著选读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8-02-26
一、负责人情况
  | 
  | 
二、教师队伍情况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
吴根友  | 男  | 1963、2  | 教授/博导  | 中国哲学  | 全面负责、主讲课程  | |||||||||||||||||||||||||||||||||||||||||||||||||||||
杜小安  | 男  | 1969、2  | 副教授  | 中国哲学  | 主讲课程、制作课件  | |||||||||||||||||||||||||||||||||||||||||||||||||||||
秦平  | 男  | 1973、8  | 讲师  | 中国哲学  | 制作课件及课程网站  | |||||||||||||||||||||||||||||||||||||||||||||||||||||
(一)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中国古代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组由三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讲师一人;一人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另外两人也均为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三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吴根友、秦平获得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杜小安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总体地看,本课程教学队伍学术梯队比较完整,年龄和学历、学缘结构配置恰当,教师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具体情况如下: ▲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 
 ▲ 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 
 ▲ 教学队伍的学缘及专业结构 
 ▲ 师资配置情况 “中国古代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是一门面向海角社区-原创视频免费看 全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下一步还将计划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成为校级研究生公选课程。本课程组是一支由三位中青年教师组合而成的队伍,他们具有高学历、宽口径、年富力强、热情进取的特点;此外,本课程还将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部分优秀博士研究生担任教学助手。  | ||||||||||||||||||||||||||||||||||||||||||||||||||||||||||
(二)近三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近三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近三年来,吴根友教授在任海角社区 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职位上,响应研究生院的学制改革号召,在哲学院大力推行全院通开课的工作;并亲自承担中国古典哲学原著的教学工作。 2.为了保证二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广泛征求教师代表的意见基础上,在海角社区 推行优秀课程论文评奖制度,效果良好。 3.近三年来,为促进海角社区 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并一直支持博士生每月一次的学术论坛。 4.在博硕士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瞄准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专题研究的示范活动,教会研究生如何从第一手资料出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近三年来,吴根友教授坚持每周六下午带领自己的硕、博士生一起研讨经典著作(不计工作量),一方面在研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研读经典的能力,并随机告诉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师生之间、同门师兄弟之间的交流,形成小的学术共同体,增加研究生的集体归属感。 ▲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上述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研究表彰/奖励从不同层面反映出了课程小组多年来在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所作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及经验体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