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上半年)硕士毕业生学位论文目录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29
序号  | 
   学号  | 
   姓名  | 
   专业  | 
   论文题目  | 
  
1  | 
   2014201130038  | 
   文琦  | 
   外国哲学  | 
   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能拯救基础主义?  | 
  
2  | 
   2014201130056  | 
   张帅  | 
   国学  | 
   焦循易学“创化”思想研究  | 
  
3  | 
   2014201130072  | 
   周鹭  | 
   基础心理学  | 
   时间管理倾向对主动拖延被动拖延的影响机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4  | 
   2014201130078  | 
   李梦  | 
   应用心理学  |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效应  | 
  
5  | 
   2015201130001  | 
   姜亚星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达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 
  
6  | 
   2015201130002  | 
   刘幸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批判  | 
  
7  | 
   2015201130003  | 
   郑棪方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毛泽东民主思想对民粹主义的超越  | 
  
8  | 
   2015201130004  | 
   张晓燕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的形成、发展和大众化  | 
  
9  | 
   2015201130005  | 
   苏雅洁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 
  
10  | 
   2015201130006  | 
   吕菁楠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阿尔都塞对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  | 
  
11  | 
   2015201130007  | 
   石润梅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权利平等观  | 
  
12  | 
   2015201130008  | 
   彭淼淼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理性批判与审美救赎——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  | 
  
13  | 
   2015201130009  | 
   杨紫秋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认同”思想新探  | 
  
14  | 
   2015201130010  | 
   杨冬冬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探源——以资本原始积累为视角  | 
  
15  | 
   2015201130011  | 
   薛彩莉  | 
   中国哲学  | 
   朱谦之的大同思想研究  | 
  
16  | 
   2015201130012  | 
   田晓  | 
   中国哲学  | 
   魏源《老子本义》新探  | 
  
17  | 
   2015201130013  | 
   钟丽霞  | 
   中国哲学  |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一书之研究  | 
  
18  | 
   2015201130014  | 
   祝捷  | 
   中国哲学  | 
   朱谦之老学思想研究——以《老子校释》一书为中心  | 
  
19  | 
   2015201130015  | 
   黄晓露  | 
   中国哲学  | 
   《庄子》生死观研究  | 
  
20  | 
   2015201130016  | 
   孙志强  | 
   中国哲学  | 
   荀子礼治思想新探  | 
  
21  | 
   2015201130017  | 
   王琴  | 
   中国哲学  | 
   《庄子》“德”思想研究  | 
  
22  | 
   2015201130018  | 
   喻素珍  | 
   中国哲学  | 
   牟宗三和唐君毅之伊川理学研究  | 
  
23  | 
   2015201130019  | 
   郝苏彤  | 
   中国哲学  | 
   马王堆帛书《易传·衷》篇研究  | 
  
24  | 
   2015201130020  | 
   施慧敏  | 
   中国哲学  | 
   论刘宗周的“意”  | 
  
25  | 
   2015201130021  | 
   唐方刚  | 
   中国哲学  | 
   《尉缭子》“治气”思想研究  | 
  
26  | 
   2015201130022  | 
   高正乐  | 
   中国哲学  | 
   王心斋的《大学》诠释研究  | 
  
27  | 
   2015201130023  | 
   钟亚琳  | 
   中国哲学  | 
   如何理解“四端之心” ——以牟宗三对“四端之心”的诠释及其争议为中心  | 
  
28  | 
   2015201130024  | 
   张振  | 
   中国哲学  | 
   何休公羊学浅论  | 
  
29  | 
   2015201130025  | 
   郭彦钊  | 
   中国哲学  | 
   《论语》的孝道对“恶”的抑制  | 
  
30  | 
   2015201130026  | 
   徐路泳  | 
   中国哲学  | 
   《大乘起信论》的染净法研究  | 
  
31  | 
   2015201130027  | 
   林晓娴  | 
   中国哲学  | 
   沟口雄三中国学中的“普遍性”初探  | 
  
32  | 
   2015201130028  | 
   张鸿雁  | 
   中国哲学  | 
   邵雍“心”论研究  | 
  
33  | 
   2015201130029  | 
   汪俭倩  | 
   外国哲学  | 
   何为启蒙?——回应福柯对康德启蒙哲学的批判  | 
  
34  | 
   2015201130030  | 
   方建军  | 
   外国哲学  | 
   语境主义及其诘难  | 
  
35  | 
   2015201130031  | 
   张建  | 
   外国哲学  | 
   从实在论到道德实在论  | 
  
36  | 
   2015201130032  | 
   张昭智  | 
   外国哲学  | 
   战争权的限度——对罗尔斯《万民法》的批判  | 
  
37  | 
   2015201130033  | 
   陈杰  | 
   外国哲学  | 
   从自由出发解析康德宗教哲学中的人性理论  | 
  
38  | 
   2015201130034  | 
   叶立言  | 
   外国哲学  | 
   新媒体语境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研究  | 
  
39  | 
   2015201130035  | 
   包亚航  | 
   外国哲学  | 
   恶的证据论证成功吗?——以罗威廉和普兰丁格的论证为中心  | 
  
40  | 
   2015201130036  | 
   姚胜  | 
   外国哲学  | 
   康德式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吗?——论科尔斯戈德对威廉斯的回应  | 
  
41  | 
   2015201130037  | 
   肖超  | 
   外国哲学  | 
   法权概念的先验演绎——费希特法哲学研究  | 
  
42  | 
   2015201130038  | 
   张晓密  | 
   外国哲学  | 
   康德的教育哲学研究  | 
  
43  | 
   2015201130039  | 
   范悦  | 
   外国哲学  | 
   论伊拉斯谟的救赎观  | 
  
44  | 
   2015201130040  | 
   李润泽  | 
   外国哲学  | 
   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研究  | 
  
45  | 
   2015201130041  | 
   刘文泽  | 
   外国哲学  | 
   福柯“支配技术”理论的展开——《性经验史》的哲学透视  | 
  
46  | 
   2015201130042  | 
   汪晨曦  | 
   外国哲学  | 
   从抵御恶的平庸性到建构善的共同体 ——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核心问题研究  | 
  
47  | 
   2015201130044  | 
   周思思  | 
   伦理学  | 
   自然资源平等与全球正义——斯戴纳全球平等主义思想研究  | 
  
48  | 
   2015201130045  | 
   滕静思  | 
   伦理学  | 
   黄百锐的道德多元主义架构分析  | 
  
49  | 
   2015201130046  | 
   尚贵君  | 
   伦理学  | 
   俞正燮妇女解放思想研究  | 
  
50  | 
   2015201130047  | 
   郜一芝  | 
   伦理学  | 
   论先秦儒家仁爱伦理与关怀伦理之关系  | 
  
51  | 
   2015201130048  | 
   王海量  | 
   伦理学  | 
   动物权利论析  | 
  
52  | 
   2015201130049  | 
   马舒婕  | 
   美学  | 
   《牡丹亭·劝农》的美学研究与反思  | 
  
53  | 
   2015201130050  | 
   任易婕  | 
   美学  | 
   新时期戏曲创新问题研究  | 
  
54  | 
   2015201130051  | 
   郭佳  | 
   美学  | 
   尼采的“陶醉”美学  | 
  
55  | 
   2015201130052  | 
   李斯佳  | 
   美学  | 
   论宗炳的“澄怀味象”  | 
  
56  | 
   2015201130053  | 
   张乔生  | 
   美学  | 
   对《乐记》以道制欲思想的审美批判  | 
  
57  | 
   2015201130054  | 
   宋丽莲  | 
   美学  | 
   五代至宋人物绘画中怪诞形象的美学阐释  | 
  
58  | 
   2015201130055  | 
   丰雅鑫  | 
   美学  | 
   论“人诗意地居住”  | 
  
59  | 
   2015201130056  | 
   张义凤  | 
   美学  | 
   论庄子“游心”的美学意蕴  | 
  
60  | 
   2015201130057  | 
   曾宸  | 
   宗教学  | 
   清末民初中国教会大学的中国化与世俗化进程探析(1882—1937)  | 
  
61  | 
   2015201130058  | 
   范婷  | 
   宗教学  | 
   慧能禅与人间佛教关系问题研究  | 
  
62  | 
   2015201130059  | 
   钱月  | 
   宗教学  | 
   石田梅岩神儒佛三教合一思想研究——以神道和儒教关系为主  | 
  
63  | 
   2015201130060  | 
   尚希成  | 
   宗教学  | 
   试论阿奎那意志学说的理智主义倾向——基于对《神学大全》第一集的分析  | 
  
64  | 
   2015201130061  | 
   吴晓烨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创新治理研究  | 
  
65  | 
   2015201130062  | 
   张运  | 
   科学技术哲学  | 
   弗伦奇的本体结构实在论研究  | 
  
66  | 
   2015201130063  | 
   曹涛  | 
   国学  | 
   现代新儒家荀子心论研究——以徐复观、牟宗三、唐君毅为中心  | 
  
67  | 
   2015201130064  | 
   邓迪宇  | 
   国学  | 
   宗密《原人论》原人思想研究  | 
  
68  | 
   2015201130065  | 
   马兵  | 
   国学  | 
   《老子想尔注》“道”论研究  | 
  
69  | 
   2015201130066  | 
   王若言  | 
   国学  | 
   汉代保傅思想研究  | 
  
70  | 
   2015201130067  | 
   吴文君  | 
   国学  | 
   古代医书“消”类、“疟”类、“蛊”类病名研究  | 
  
71  | 
   2015201130068  | 
   景欢  | 
   国学  | 
   《国学丛刊》研究  | 
  
72  | 
   2015201130069  | 
   夏梦婷  | 
   基础心理学  | 
   《黄帝内经》的心理养生思想研究  | 
  
73  | 
   2015201130070  | 
   骆元静  | 
   基础心理学  | 
   中西方语境下的自尊对群体信息传播意愿的影响  | 
  
74  | 
   2015201130071  | 
   周长新  | 
   基础心理学  | 
   流动儿童不安全感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75  | 
   2015201130072  | 
   杨小莉  | 
   基础心理学  | 
   应对策略在女性负面身体意象中的作用研究  | 
  
76  | 
   2015201130073  | 
   石双  | 
   应用心理学  | 
   收入与风险偏好——贫富差距变化预期的调节作用  | 
  
77  | 
   2015201130074  | 
   王吟秋  | 
   应用心理学  | 
   信息匹配策略对民族偏见的影响  | 
  
78  | 
   2015201130075  | 
   冯玲  | 
   应用心理学  | 
   大学生家庭自我的内涵、测量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初探  | 
  
79  | 
   2015201130076  | 
   李佳丽  | 
   应用心理学  | 
   从遭遇无礼行为到实施无礼行为:愤怒和公正世界信念的作用  | 
  
80  | 
   2015201130077  | 
   莫铃君  | 
   应用心理学  | 
   自我客体化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身体监视与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 
  
81  | 
   2015201130078  | 
   杨蕾  | 
   应用心理学  | 
   媒体环境和竞争环境对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和客体化同性的影响及干预策略  | 
  
82  | 
   2015201130079  | 
   许元博  | 
   应用心理学  | 
   社会排斥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情绪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 
  
83  | 
   2015201130080  | 
   王轶鸣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分离在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溢出效应中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84  | 
   2015201130081  | 
   邬辛佳  | 
   应用心理学  | 
   情境线索和表情识别对罪犯的敌意归因偏向和攻击行为的影响  | 
  
85  | 
   2015201130082  | 
   张振嘉  | 
   应用心理学  | 
   多层次的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互动公平中介作用机制模型  | 
  
86  | 
   2015201130083  | 
   苟泽法  | 
   应用心理学  | 
   外语影响你的道德:道德判断的外语效应  | 
  
87  | 
   2015201130084  | 
   马言民  | 
   应用心理学  | 
   自助式网络心理干预:含义、类型及相关研究  | 
  
88  | 
   2015201130085  | 
   邵洁  | 
   应用心理学  | 
   爱心传递的机制——上行间接互惠中情绪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 
  
89  | 
   2015201130086  | 
   陈吉  | 
   应用心理学  | 
   自然联结降低物质主义:正念与自我觉察的中介作用  | 
  
90  | 
   2015201130087  | 
   熊超琳  | 
   应用心理学  | 
   正念训练对神经性进食障碍的影响研究  | 
  
91  | 
   2015271130002  | 
   克利斯  | 
   伦理学  | 
   如何建构人工智能  | 
  
2018.7.5